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26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是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继
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概要描述】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是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继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26
- 访问量:0
详情
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是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扩大基础设施规模,重点强化各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大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着力完善交通支持保障体系,全省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约27.2万公里(不含民航航线、城市内道路),综合交通网密度达14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4060公里(高速铁路103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25.3万公里(高速公路6204公里),内河通航里程8638公里(高等级航道1738公里),油气管道里程6740公里。全省内河港口吞吐能力3.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433万标箱,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市交通、管道和邮政)达到5217亿元,其中,公路水路4279亿元,铁路753亿元,民航185亿元,是“十一五”(3263亿元)的1.6倍,在全省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四纵三横”铁路网全面形成,高铁、动车覆盖除荆门、神农架以外的所有市、州、直管市,武汉至十堰等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快速铁路骨干网初步形成。“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跃居全国第四,98%的建制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长江中游航道整治规划目标提前实现,高等级航道里程居长江沿线第一;建成了武汉阳逻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港区,武汉港成为全国第一个突破百万标箱的内河港口。建成了神农架、武当山等两个运输机场和随州、仙桃等两个通用机场,完成恩施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设工程,“一主五支四通用”机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干支管道及联络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省级以上快件分拨集散中心21处,非邮政企业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98%,乡镇邮政局所覆盖率达到100%。全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均建有或在建综合客运枢纽,所有市州在建或建有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各交通方式衔接明显加强。
——综合运输服务创历史最好水平。运输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调整齐头并进,全省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49%、60%、69%和64%,高铁、民航等高品质客运出行和铁路、水路等大能力货运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开通至巴黎、旧金山、罗马等5条洲际直达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37条,国内、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均居中部第一。武汉与省内各节点城市、与全国各大经济区实现快速铁路通达,铁路客运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公交优先取得普遍共识,多层次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已显雏形,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加速推广,三峡库区滚装运输、武汉至洋山“江海直达”“泸汉台”集装箱快班、中欧班列(武汉)等班线运行良好。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现100%的建制村通邮,邮件时限准时率居全国第二;快递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居中部前列。整合交通、供销、邮政等行业资源,农村物流发展稳步推进。
——智慧绿色平安交通迈出历史性步伐。铁路公路特大桥隧、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大跨混合梁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成立了全国首个综合交通公共信息联盟和湖北省交通运输云数据平台,铁路12306电子售票、公路长途客运联网售票全面推广,高速公路ETC与全国联网,湖北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注册企业覆盖全省一半以上的物流企业,建成省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水上搜救应急指挥平台等。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基地、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等“四新”在交通建设运营领域广泛应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综合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跨省、跨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
——交通治理体系建设结出历史性硕果。积极推进大交通体制改革,争取交通运输部将我省列为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点省并取得初步成果。成立了省交通投资集团、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武汉港航发展集团,完成湖北机场集团回购,鄂东南五市港航资源整合、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交通行政审批改革,打造省级交通最少权力清单。交通规划和法治建设科学规范,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湖北省邮政条例》等法规,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省道网规划纲要(2011-2030年)》等规划,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民航业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性政策。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从严治党,务实开展“反四风”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文明创建,在全国率先构建铁、水、公、空、邮大交通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打造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十行百佳”群英谱,培树了张兵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培育了“铺路石精神”、“航标灯精神”等一批交通文化品牌。
“十二五”时期,湖北省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相比,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交通需求来看,我省交通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交通发展的短板问题依然突出,长江、汉江水运主通道亟待畅通,高铁、城铁覆盖面亟需扩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仍然偏低,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有待提升,与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综合交通体系不尽完善,铁路、水运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与城乡、城际交通之间衔接不畅,与区域、城乡及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开放型运输通道亟需构建,国际航线覆盖范围偏小,国际陆路货运通道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国际快递和跨境电商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对外运输通道能力已显不足,与湖北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输管理手段创新不够,局部时空上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农村客运发展仍需加强,“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等高品质运输亟需加快,与新时期多样化的客货运输需求不相适应。五是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能源、土地及岸线资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交通建养资金压力日益突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与推进行业智慧绿色平安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形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湖北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李克强总理提出,湖北要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时期,湖北要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都要求我省交通行业继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力争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达到中部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全力建成名符其实的“祖国立交桥”。
一是应对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挑战,需要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湖北省提出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交通运输部提出要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交通发展要以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为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倾斜,提升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新要求,需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十三五”时期,国家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湖北地处“一带一路”的联结地带,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贯彻落实和推进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省份。湖北交通要主动融入,以打造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重点,加快构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国各大经济区及“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高效衔接、互联互通的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为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拓展湖北发展新空间,需要切实发挥综合交通先行引领作用。“十三五”时期,湖北将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引领,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全面优化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两圈两带一群”发展战略,要求重点畅通各区域产业和城镇轴带内的干线运输通道,推动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服务全省“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战略,要求交通发展更加注重“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畅通高效的城际交通网。
四是适应湖北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着力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与水平。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决策,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时期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交通发展要着力调整运输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整体效率,要在加快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不断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
五是把握行业转型升级新内涵,需要加快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强,交通建养资金矛盾日益突出。交通行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动能转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更加注重养护管理,在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提升存量设施能力与水平;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六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新布局,需要加快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致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落实的五年。交通行业要全面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行业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努力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湖北交通运输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凝聚行业力量,为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贡献智慧和才能。
(三)阶段性特征。经过30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湖北交通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对“十三五”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湖北交通运输行业将继续保持加快发展态势,努力实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主要阶段性特征表现为: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发展机遇期。依托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对标湖北建成内陆开放新高地目标,全省民航全球化服务能力将稳步提升,国际货运专线将不断拓展,高速铁路加速成网,高速公路布局更加完善,内河水运发展提档升级,沟通省内大中城市、与周边省份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将全面形成,湖北在全国综合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加速提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关键期。“互联网+”成为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安全发展、绿色低碳等理念将深度融合于综合交通发展各领域。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省综合交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各交通方式衔接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交通养护管理得到加强,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交通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的重要成长期。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交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公交、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适应客货运输需求的新变化,更加注重高品质、快捷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和经济、高效的多式联运货运服务供给,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攻坚突破期。我省将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试点方案》,湖北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等取得突破,交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初步缓解。法治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综合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当好发展先行官,建成“祖国立交桥”,为湖北省“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目标的加快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开放先导。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强化优势、补足短板、消除瓶颈、优化布局,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配置。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建设国际运输通道,提升省际通道能力,畅通省内综合运输通道,拓展交通基础设施新空间,支撑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交通发展深层次矛盾。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交通运输领域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全面增强行业内生动力。加强交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引领和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调整综合交通结构,强化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发挥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交通,加强各区域之间、各区域内部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养护和运输市场管理,推进交通建养运管协调发展。
服务民生、共享发展。重点推进交通精准扶贫脱贫,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突出服务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城市、城际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满足公众对交通出行的新需求和新要求。
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重点加强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领域安全监管,完善交通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交通行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加快建设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
(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湖北将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目标,建成“祖国立交桥”,全省综合交通总体上达到中部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形成立足湖北、辐射中部、沟通各大重要经济区、联通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支撑湖北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和门户,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支撑。具体目标为“五个中部领先”,即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中部领先、交通运输服务整体水平中部领先、交通转型升级整体成效中部领先、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中部领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中部领先。
专栏2-1五个中部领先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为“四通四有”,即所有市州通快速铁路,所有县市通高速公路,所有建制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含撤并村)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市州均建有综合客货运枢纽,所有沿长江、汉江县市有高等级航道覆盖,所有沿江重要港口均建有现代化码头,所有乡镇均设置有邮政快递网点。
交通运输整体服务水平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为“八覆盖”,即民航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和全国重要城市,航空服务(100公里或1小时车程范围内)覆盖所有市州;高铁服务4-5小时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1-2小时覆盖“一主两副”及长株潭、皖江、昌九、中原等周边城市群;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内覆盖;客车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邮政快递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航运服务覆盖沿江沿海近洋地区。
交通转型升级整体成效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投资结构调整,铁路、民航、水路、站场投资占综合交通比重明显上升;二是运输结构调整,铁路客运周转量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三是交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综合交通联网售票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到100%,内河主要港口EDI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7%。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监管方面,力争实现铁路和民航枢纽、重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点水域、重要公路客运站场和港区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邮件快件100%实名寄递、100%开箱验视、100%过机安检,综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二是应急救助方面,综合交通救援到达时间、应急抢通时间明显缩短,综合运输应急联动机制全面完善。
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基本形成大交通管理格局,实现同级交通审批“一站式”集中办理,实现省市县三级网上审批,交通法制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不含城市交通),其中铁路1900亿元,公路水路4500亿元,民航300亿元,管道200亿元,邮政100亿元。到“十三五”期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5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2100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000公里,全省港口货物吞吐能力、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突破4亿吨和500万标箱;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6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以上;“两主多辅”的机场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力争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0万吨;全省油气管道达到10000公里以上。
三、规划布局
以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核心,以湖北省空间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为指引,结合湖北主体功能区划分、产业带和城镇带分布以及发展实际,着眼长远,统筹点、线、面三个层次规划,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心三区九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
——一轴:打造沿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主轴,为湖北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加快推进长江、汉江干线航道的系统整治,优化沿江港口功能布局,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湖北水运优势;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形成覆盖省内各市州,通达全国各大经济区的大能力快速通道;不断优化高速公路布局,加快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形成高品质、广覆盖的快速公路网;重点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优化,提升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率,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沿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一核:构筑武汉国家枢纽,引领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着力巩固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和高速公路区域中心、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国家物流中心和绿色公交都市。不断强化黄(冈)鄂(州)黄(石)枢纽功能,引导武(汉)鄂(州)黄(石)黄(冈)都市连绵区融合发展。
——两心:构筑宜(昌)荆(州)和襄阳两大城市(含组合)枢纽体系,完善多点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一是将宜(昌)荆(州)建设成为组合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宜(昌)荆(州)沿江城镇连绵带的建设,强化三峡航运中转中心、公铁水跨区域联运中心、三峡物流中心等功能。二是将襄阳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引导襄阳都市区的建设,强化中部地区重要铁路客货中转枢纽、汉江航运中心和鄂西北物流中心等功能。三是积极提升十堰、恩施、仙(桃)潜(江)天(门)、荆门、随州、孝感、咸宁等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一核两心多点”的城市枢纽布局。
——三区:打造武汉城市圈、鄂中平丘区和鄂西山林区三个综合交通发展区,引导区域交通差异化发展。充分尊重当地实际需求和发展条件,形成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符合当地地理特征的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系统。武汉城市圈加速交通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鄂中平丘区侧重路网加密,推进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快速连通。鄂西山林区侧重路网构建,进一步完善骨架通道布局,提高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三区交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全省交通协调发展新格局。
——九通道: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优先打造支撑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沪汉渝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完善对接“一带一路”、沟通“一核两心”的京广、福银、襄荆三条综合运输通道,积极构建完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沪汉蓉、京九、随岳、十宜恩、杭瑞等五条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对内连接重点城市,与城镇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对外沟通周边城市群和各大经济区、联通国际,分层次、大能力的“五纵四横”九条大动脉。
沪汉渝通道:作为国家规划的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皖江城市带、长三角,横贯长江城镇密集发展带,经黄(冈)鄂(州)黄(石)、武汉、仙桃、潜江、荆州、宜昌、恩施,西联成渝城市群,主要由水路、公路、铁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连接“一带一路”的综合运输走廊。水路是该通道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长江、汉江兴隆以下航段、沪渝高速、武汉经监利至荆州高速、汉宜铁路、G318、G347武汉以东段、川气东送和忠县至武汉输气管道,规划建设的武汉至杭州高铁等。
京广通道:作为国家规划的北京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组成部分,北接中原城市群、京津冀,纵贯京广城镇发展轴,经孝感、武汉、咸宁,南连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主要由铁路、公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重点服务于省际间客货运输的综合运输走廊。铁路是该通道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建成段、G107、G230、兰郑长输油管道,规划建设的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嘉鱼北段、西气东输三线管道、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等。
福银通道:武汉以东段是国家规划的北京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的组成部分。作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的综合运输走廊,东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峡西岸,横贯汉十城镇发展带,经黄(冈)鄂(州)黄(石)、武汉、孝感、襄(阳)十(堰)随(州),西联关中城市群、甘新地区,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发挥各交通方式互补优势的综合运输走廊。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武汉至安康铁路、武九铁路、福银高速、麻竹高速建成段、汉江、G316、G346、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在建的武九高铁、武西高铁、麻竹高速大悟段等。
襄荆通道:是我省又一条国际性南北向综合运输走廊。北接中原城市群,沟通中蒙俄走廊,纵贯襄荆城镇发展轴,经襄阳、荆门、荆州,南连长株潭城市群,沟通北部湾,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路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发挥各交通方式互补优势的综合运输走廊,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焦柳铁路、二广高速、汉江襄阳至兴隆段、江汉运河、G207、G234,在建的蒙华铁路、枣石高速,规划建设的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唐白河航道、松虎航线和荆襄成品油管道等。
沪汉蓉通道:作为国家规划的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武汉、天门、荆门、宜昌,西联成渝城市群,主要由铁路、公路和民航航路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以发挥铁路、公路互补优势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沪蓉高速、武合铁路、长荆铁路、G347武汉以西段、G348,规划建设的宜昌至巴东高铁连接线、武汉至合肥高铁等。
京九通道:北接中原城市群、京津冀,纵贯鄂东,沟通黄(冈)鄂(州)黄(石),南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珠三角,主要由铁路、公路组成,形成重点服务于省际间客货运输,以发挥铁路、公路互补优势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京九铁路、大广高速、麻阳高速、G106、G220,规划建设的京九高铁等。
随岳通道:是国家规划的北京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的辅助通道,北接中原城市群,经随州、仙(桃)潜(江)天(门),南连长株潭城市群,主要由公路和铁路组成,形成以省际间客货运输为主,公路发挥主体作用的综合运输走廊。该通道处于完善阶段,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随岳高速、G240、小厉铁路,在建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等。
十宜恩通道:北接豫西,沟通十堰、宜昌、恩施,南连湘西,主要由公路、铁路组成,是串联豫鄂湘三省著名景区的旅游大通道。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呼北高速、安来高速、G209、G241、G242,规划建设的十堰至巫溪高速、十堰至宜昌铁路等。
杭瑞通道:横贯幕阜山、两湖平原、武陵山腹地,沟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皖鄂湘三省毗邻地带节点城市,主要由公路和铁路组成,形成重点服务于省际间长途客货运输,以发挥公路、铁路互补优势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杭瑞高速、岳宜高速、G351,在建的黔张常铁路,规划建设的咸岳九铁路等。
四、主要任务
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立足交通运输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全力建成“祖国立交桥”,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一)服务总战略,完成交通扶贫攻坚工程。围绕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战略,以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交通干支网络,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与“三农”协调融合发展。
1.重点打造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干线网。积极加强铁路建设,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能力,全面建成秦巴山生态环库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特色香泉路,进一步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路建设,形成内畅外联的干线运输通道,推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开放开发。
2.深化完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基础网。重点实施撤并村畅通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向规模以上自然村延伸。支持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中不满足通客车要求的窄路基路面公路进行拓宽改造,推进一批具有旅游路、产业路等性质的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配套建设和完善农村地区运输站场,改善贫困地区重要航道和库区水运条件,整体提升贫困地区交通设施水平。
3.巩固提升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客运服务网。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将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和居民出行密度较大地区实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努力提升公交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村村通客车”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重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城乡客运示范县,积极推进镇村公交化试点工程,建设一批镇内公交、镇村公交示范镇。
4.积极构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交通物流网。继续完善以县级物流站点为核心,以镇、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的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重点推进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共同打造“一点多能、多站合一、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交通+电商快递”扶贫工程,完善农村邮政普遍服务设施,实现村村建站、直投到村、转投到户。加快推进快递向下发展,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推动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二)促进大开放,实施综合运输通道畅通工程。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积极构建和完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优先建设沪汉渝(含长江)、福银(含汉江)、京广、襄荆等四条国际性综合运输通道,积极完善京九、随岳、十宜恩、沪汉蓉、杭瑞等五条综合运输通道。畅通长江中游,渠化整治汉江,提高三峡枢纽通行能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建设干线货运铁路,完善高速公路布局,争取国家油气主干管网在湖北布局建设,着力推进跨区域和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提升交通开放水平,增强湖北沟通全国、连通世界的“祖国立交桥”地位,全力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1.积极畅通水运主通道。按照“深长江、畅汉江、联豫湘、通清江”的总体思路,完善内河干线航道体系。重点推进长江航道“645工程”,加快构建三峡综合运输体系,配合国家开展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等相关工作,推动开展荆汉新水道工程研究,提高黄金水道航运效益;继续实施汉江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汉江梯级枢纽建设,对部分既有枢纽过船设施进行扩能改造,消除汉江通航“瓶颈”,充分发挥水运在沪汉渝、福银通道中货运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唐白河、松虎航线等航道整治,力争早日形成有效沟通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的南北向水运新通道。实施清江航道标准化工程,提升清江航运能力。专栏4-1水运主通道重点项目深长江:开工建设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相关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配合国家开展三峡水运新通道相关工作,推动开展荆汉新水道工程研究。
畅汉江:建成夹河、孤山、新集、雅口、碾盘山等枢纽工程,建成蔡甸至河口段、碾盘山至兴隆段等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动王甫洲、丹江口枢纽过船设施扩能改造工程的实施。
联豫湘:加快推进唐白河、松虎航线整治工程。
通清江:积极推进清江航道标准化工程。2.加快建设干线铁路。按照“扩充高铁网、完善城际网、打造煤运通道、加密区际干线”的总体思路,全面建成“五纵三横”铁路通道。重点推进福银、襄荆等通道高速铁路建设,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米”字形骨干网,打造湖北高铁“铁三角”,实现省内“一核两心”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间,以及与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经济区之间高速铁路直达。加快推进杭瑞、京九等综合运输通道中的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覆盖范围,发挥铁路在贫困地区对外开放和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沿江高铁开工建设,打造与长江货运通道功能互补的沿江快速客运通道。加快建设蒙华煤运通道,为华中能源供应提供保障。专栏4-2干线铁路重点项目高速铁路:建成武九高铁大冶至阳新段、武西高铁孝感至十堰段、郑万高铁湖北段、安庆至九江高铁黄冈段,开工建设武西高铁武汉至孝感段和十堰至西安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宜昌至襄阳高铁、武汉至杭州高铁黄冈至黄梅段,积极推进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沪汉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荆门至荆州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普速铁路:建成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开工建设常岳九铁路等。3.努力优化高速公路布局。按照“建成国高网、加密地高网、扩容拥堵路、建设过江通道”的总体思路,建设“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武汉城市圈重点加密对外快速通道,贯通环线高速公路,推动城市圈一体化发展。鄂中平丘区重点完善路网布局,便捷城际交通往来,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鄂西山林区重点加快路网构建,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区域内外的高速连通。加快建设沌口、白洋、石首等一批长江大桥,打通过江通道瓶颈,密切长江两岸交通联系。
专栏4-3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国家高速公路:建成安来高速建始(陇里)至恩施段、鄂渝界至建始(陇里)段,麻竹高速大悟段、麻城东段,武深高速嘉鱼北段,呼北高速五峰(渔洋关)至湘鄂界段,恩施来凤至咸丰高速等;启动实施武汉市四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共线段、京港澳高速湖北省北段改扩建工程。
其他高速公路:建成宜来高速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保康至神农架、洪湖至监利、老河口至谷城、硚口至孝感、武汉市四环线、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沙市至公安高速观音垱至杨家厂段、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枣阳至潜江高速福银以南段、襄阳绕城高速南段、鄂州至咸宁高速公路等;力争建成宜昌太平溪至张家口、蕲春至太湖高速蕲春西段、枣阳至潜江高速襄阳北段、武汉至大悟高速麻竹以南段、沙市至公安高速南段、武汉至阳新高速、宜来高速宜昌段和鹤峰东段、武汉机场东线通道、襄阳绕城高速东南段延长线等;积极推进通山至武宁高速湖北段、十巫高速鲍峡至溢水段、武汉至大悟高速麻竹以北段、蕲春至太湖高速蕲春东段、咸宁桂花至汀泗、利川至咸丰、兴山至长阳、江北高速东延段、武汉新港高速(新洲至华容)、十堰至淅川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开展洪湖经赤壁至崇阳、随州至信阳等高速公路的规划研究,适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高速公路长江桥梁:建成公安、白洋、石首、嘉鱼、沌口、青山、棋盘洲、武穴等过江桥梁;积极推进李埠等长江公路大桥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开展监利、枝江百里洲等过长江通道的规划研究,适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4.支持国家油气管线建设。按照打造全国能源通道汇集中心、重要区域能源资源集散中心和储备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全省骨架管道网络。重点支持西气东输三线、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等国家骨干天然气运输管道在湖北的建设,积极推进仪征至长岭原油管道复线湖北段、荆门至襄阳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实施,畅通全省能源运输大动脉,适应全省能源运输需求。
(三)拓展新空间,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工程。按照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新要求,健全由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支线铁路、支线航道、支线管道等组成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完善覆盖广泛、便民惠民的免费公路体系;加快建设支线铁路,打通支线航道网,加密支线管网,促进各交通方式比较优势的发挥;着力推进交通干支网络互联互通,推动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高效对接,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水平。
1.重点推进普通公路快速发展。重点推进沿长江、汉江、京广、襄荆宜等城镇发展轴带内G318、G347、G316、G107、G207等国省干线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香溪、赤壁、仙桃等普通公路跨长江、汉江过江通道建设,形成支撑全省城镇化发展、与高速公路互补的复合型通道。加强重要省际通道和连接重点城镇、重要景区、矿产资源基地等公路建设,基本消除国道断头路,提高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推动对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公路建设,拓展干线公路服务功能,促进公路干支协调发展。专栏4-4交通网络重点项目国省干线:改扩建G106、G107、G207、G209、G220、G230、G234、G240、G241、G242、G316、G318、G328、G346、G347、G348、G350、G351、G353等普通国道相关路段,积极推进省道相关路段新改建工程。
普通公路过江桥梁:建成香溪、赤壁等普通公路长江桥梁及G316河谷汉江大桥、G346宜城汉江二桥、G347钟祥汉江二桥、G348沙洋汉江二桥、S247潜江汉江大桥、S450郧西兰滩口汉江大桥、仙桃汉江二桥等,积极推进郧阳汉江四桥、钟祥丰乐汉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支线铁路:建成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汉西-新墩上行联络线、南湖-大花岭下行联络线等。
支线航道:加快实施江汉平原航道网、三峡库区支流、丹江库区支流、鄂东南长江支流资源型航道治理。
支线管网:加快建设武汉至宜昌、黄冈至武汉、孝感至大悟、赤壁至通城、咸宁至通山、公安至松滋等省内支线和联络线以及荆门至襄阳成品油管道、荆门经宜昌至巴东成品油管道、十堰至竹山竹溪天然气管道。2.加快推进支线铁路、支流航道及支线管道网建设。建设江汉平原地区货运支线铁路等,完善鄂中平丘区铁路网布局,适应江汉平原货物运输的需要,为湖北“壮腰”工程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江汉平原航道网、长江三峡库区支流、汉江丹江口库区支流、清江水布垭库区支流、鄂东南长江支流等“一网多支”支线航道体系建设,形成干支衔接、江海直达的湖北内河水运网。积极推进油气管道支线及联络线的建设,提升油气管网覆盖范围,确保能源安全有效供给。
3.提升公路、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养护管理制度,积极推广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全面提升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加强航道分类养护,重点提升长江、汉江等高等级航道养护管理水平。
(四)强化大融合,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积极推进武汉国际门户机场建设,努力建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加快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力提升武汉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建设宜昌港、荆州港、襄阳港等港口及集疏运体系,打造宜昌三峡综合枢纽,强化襄阳铁路枢纽地位,着力将宜昌-荆州、襄阳打造成全省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和现代物流园区,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一核两心多点”带动,进一步提升湖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成“祖国立交桥”。
1.加强现代港口集群建设。以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重点,加快推进武汉、宜昌、荆州、黄石、襄阳五大港口群的建设。将武汉新港打造成辐射中西部地区、连接国际航运市场的区域性集装箱和大宗散货枢纽港口,将宜昌港打造成以三峡翻坝为特色、货物翻坝转运和旅游客运集散为核心的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将荆州港、襄阳港建设成为全省重要铁水联运中心,将黄石港建成服务省内、辐射赣北与皖西的物流枢纽。继续推进“一港双园”模式发展,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专栏4-5内河港口重点项目建成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后续工程、白浒山花山码头二期工程、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唐家渡港区钟家湾综合码头,荆州港江陵港区煤炭储配基地一期工程、盐卡港区四期综合码头工程,宜昌港主城港区云池作业区三期工程、宜昌港三峡游客中心客运码头改扩建工程,黄石港棋盘洲港区二期工程、阳新港区阳新富池综合码头工程,襄阳港陈埠港区、小河港区一期工程等,积极推进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二期工程、宜昌港主城港区白洋作业区二期工程、黄石港棋盘洲三期工程、荆州港松滋港区车阳河综合码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稳步推进其他港口重要港区的建设。2.加快建成民用机场新格局。按照“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共同发展,客运和货运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思路,建成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打造客货运双枢纽,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合理新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推进其他容量不足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形成机场均衡分布的武汉城市圈、鄂中、鄂西三大机场群,提升湖北航空运行保障能力。强化临空经济区建设,形成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支线机场各具特色的临空经济产业集群。专栏4-6干支机场重点项目建成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
完成襄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荆州等支线运输机场。
新建麻城、汉南等一批通用机场。3.重点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依托机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加快建设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积极引导采用立体换乘、同站换乘设计方案,加强各交通方式的导向标识信息设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推动具备条件的综合客运枢纽向城市综合体转型发展。专栏4-7综合客运枢纽重点项目建成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武汉西客运枢纽、武昌航海(武昌火车站)客运换乘枢纽、光谷客运枢纽、宜昌点军客运枢纽、襄阳市东津客运换乘中心、十堰客运换乘中心、黄石团城山客运枢纽、鄂州综合客运枢纽、荆州城东客运站、孝感东城综合客运枢纽、黄冈东站综合客运枢纽等。
积极推进重要县级客运站建设。4.引导建设综合货运枢纽。重点推进国家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武汉、宜昌、襄阳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港口、铁路场站、机场等,加快建设一批临港、临铁、临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优先支持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鼓励传统货运场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支持快递分拨中心和仓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专栏4-8物流园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努力建成武汉集装箱公路中转中心、武汉市物流交易所、武汉汉口北公铁联运中心、宜昌白洋物流园、三峡坝区(茅坪)货运中心、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襄阳新发地百应物流园、黄石棋盘洲综合物流园、湖北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示范区一期物流园、荆州盐卡综合物流园、孝感新都市物流园以及武汉吴家山、大花岭、舵落口、滠口铁路物流基地等项目。5.着力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重点加强机场、高铁站、大型公路客运枢纽集疏运通道建设,有条件且客流量较大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轨道交通通达。重点建设主要港口核心港区铁路集疏运通道,提高铁路在港口集疏运中的比重;着力推进核心港区和重点港区的疏港公路建设,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高效连通;完善物流园区、大型产业园区集疏运体系,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专栏4-9集疏运规划重点项目建成武汉新港江北铁路香炉山至黄州段,开工建设长江三峡水铁联运铁路,规划建设黄石山南地方铁路新港支线、荆州江陵滨江新区疏港铁路等。完善武汉阳逻、白浒山等重点港区的公路集疏运通道。配套建成武西高铁、郑万高铁等高铁枢纽的公路集疏运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武汉天河机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等重要枢纽的集疏运通道建设。(五)发展大产业,推进综合运输服务提升工程。以做强交通运输业,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运输,积极发展现代航运业,着力构建城际快速铁路网,充分发挥湖北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国际、城际、城乡、城市等多个层次的客运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全面提升湖北交通运输服务功能与水平。
1.积极打造通达全球的国际运输系统。
——推进国际客运便捷化发展。进一步开拓国际航空市场,在稳定现有航线运营的基础上,开通武汉机场至国际知名城市的直航国际航班,展开与周边机场的航线合作,研究开通客运需求旺盛的国际中转航线;适时加密亚洲、欧洲航线,不断增加国际包机运输,构建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
——引导国际物流跨越发展。巩固提升中欧班列(武汉)、武汉至日韩集装箱快班,做大做强“泸汉台”等品牌航线,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开通武汉(越南)泰国集装箱近洋航线。发挥内河启运港退税政策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其他品牌航线,推行全航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增强武汉新港的辐射和集散能力。发挥中欧班列(武汉)等国际班列功能,支持开展国际小包业务和国际航空快件中转集拼业务,扩大国际快件通达范围。专栏4-10国际运输重点项目国际客运:重点申请武汉至芝加哥、纽约、悉尼、温哥华、伦敦、雅加达、吉隆坡、仰光等直航航班。
国际物流:推动武汉至东盟、日韩国际水运航线和中欧班列(武汉)、“鄂满俄”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开通武汉至越南泰国集装箱近洋航线、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货运航线等。2.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区域客运服务系统。
——推进城际客运差异化发展。重点构建以快速铁路和干线公路为骨干的多层次、一体化、高质量的城际交通网。通过加开干线航班、新开国内未通航城市航线、争取其他城市航班在武汉经停、新开或加密省内及周边支线机场至武汉航线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国内航线覆盖率。以高铁、城铁逐步成网为契机,大力发展以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区际和城际客运体系,充分利用既有资源,积极开行城际列车。积极发展公路长途接驳和节点运输,鼓励发展短途城际公交,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城际约租车等新生客运经营模式发展;对接铁路和航空枢纽,规划、开行客运专线,发挥公路运输“门到门”优势。
——推进城市交通多元化发展。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分类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推动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构筑大容量快速城市公交系统和城市公交优先通行网络,拓宽常规公交覆盖范围,发展循环公交线路,积极开通定制公交、高峰通勤巴士、校区直达线等特色公交。优化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布局,重点推进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公交场站和换乘设施建设,鼓励轨道交通线路外围站点配套建设停车场(P+R),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进一步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缓解进出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有序引导并逐步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和电召服务,推动实现市民出行便捷化、舒适化。
——推进旅游客运舒适化发展。加密武当山、神农架、恩施等鄂西支线机场至武汉的航班班次,加强与周边省市主要旅游机场的航班互通,依托加快完善的快速铁路网络,增开省际、省内铁路班列,开行旅游专列,为旅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途服务。以线路班车为载体,提供旅途到景点全程往返服务,推进运输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探索客运与景区门票、餐饮等旅游服务相结合,满足游客高品质、个性化运输需求。
3.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重点加快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依托综合交通骨架网,加快打造沪汉渝、福银、京广、襄荆等多条物流大通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武汉、黄石、宜昌、荆州、襄阳、鄂州及恩施等地开展多式联运示范项目,重点打造一批江海直达运输、内外贸铁公水班列、散改集联运、零担铁公空联运等多个方面的试点示范工程,将湖北建成全国多式联运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支撑湖北内需和外贸经济发展。统筹布局荆州、襄阳等内陆无水港,构建具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捷通关”的综合服务平台。专栏4-11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积极推进武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黄石棋盘洲新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三峡翻坝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襄阳金鹰公铁联运示范工程、荆州储煤基地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等。——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引导港口、航运、铁路企业集中核心资源,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多式联运企业集团。支持航空货运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激发物流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鼓励中小企业联盟发展,规范中介组织经营行为,全面提升物流行业市场主体竞争力。
——加快邮政和快递服务转型升级。推动邮件快件处理中心与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同步建设,引导企业在物流节点城市布局建设快件分拨中心、航空陆运集散中心,吸引企业在货运机场周围设立配送服务中心,实现产品的快速转运。充分发挥邮政的网络、信息和服务优势,深入推动邮政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合作,发展电商小包等新型邮政业务。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深入实施快件“上机上铁”工程,强化航空快件运输保障,发展高铁和电商快递班列,加强邮政、快递网络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继续推进城市地区智能快件箱“进社区、进校区、进商区”,提升快递服务水平。
——推动降低全省物流运行成本。重点加强铁路货运、内河水运发展,进一步优化全省综合货运结构。依托先进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公路货运组织效率,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达到70%。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保障车辆便捷高效通行。重点优化综合运输组织模式,着力降低社会物流运行成本,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6%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湖北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新动力。
4.不断推进运输装备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引导客运装备水平提升。鼓励发展中、高级客车,积极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经济实用型车辆,提高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的舒适性,引导使用安全环保型客运车辆。引导内河客运船舶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邮轮,打造中部地区邮轮中心。支持基地航空公司拓展公共航空运力,引进大型宽体飞机及便捷、灵活的支线飞机,满足不同层次客运出行需要。
——积极引导货运装备水平提升。积极推广铁路货运装备先进技术,推广铁路重载运输、双层集装箱运输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铁路特种、专用货车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推进公路货车车型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集装箱、冷链、危险品等专业运输车辆。加快推进长江、汉江、江汉运河等高等级航道的船舶船型标准化进程,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大力发展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船舶。
(六)厚植新优势,建设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工程。依托现代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努力实现规划建设一张图、多式联运一张网、公交出行一张卡;加快绿色交通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加快平安交通建设,完善交通安保设施,加强安全监管,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努力维持安全稳定的交通环境。
1.强化行业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铁路、城市公交等低碳环保型运输方式,推进结构性节能减排。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公路隧道、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的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的建设,总结推广“两型”港口建设经验和技术,引导技术性节能减排。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的制度和标准,引导企业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增强汽车驾驶员节能意识和素质,强化管理性节能减排。
——实施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围绕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过程,开展绿色公路试点工程;借助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机遇,实施生态航道工程和绿色港口工程;实施节能与新能源车船示范推广工程,引导营运车船向清洁化发展。发挥武汉、十堰等低碳交通试点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作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运输枢纽资源、跨江通道线位资源,提高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用地效率。加强岸线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推进长江、汉江干线非法码头集中治理。积极探索资源回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效途径。普及快递电子运单,推广可降解和可重复利用的邮件快件封装用品,减少寄递过程中的物料消耗。完善环保监管体系,严格执行交通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制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运营过程中的污染物处理和噪声防治。专栏4-12绿色交通重点项目绿色航运:丹江口航运发展示范区、梁子湖航运发展示范区。
绿色公路:G318“长江经济带”畅安舒美示范公路等。
绿色车船: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试点工程、环保与新能源车船示范推广工程、G-BOS智慧客车运营系统推广工程等。2.大力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
——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整合现有通信、网络、存储和计算资源,依托楚天云平台构建省级交通运输数据中心,整合梳理交通行业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建设,实现省级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与交通运输部、省政府相关部门、市级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打造湖北“交通云”,促进交通信息资源全面开放,共享利用。
——加强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提供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网上联办、联审、联批。运用大数据分析,加快建设湖北省道路运输四级协同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为行政审批、行业规划及辅助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建立统一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信用等级评定公开透明、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构建智能化安全监管模式,重点建设道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平台、道路运输应急指挥平台等,加强对重要营运车辆的监管,实现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的可视、可测和可控。
——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积极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加快实现旅客出行一次购票、无缝衔接、全程服务。完善湖北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出行信息的便捷查询。大力发展智能公交,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着力将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拓展至所有县市及部分重点乡镇客运站;努力实现机场天气、航班动态、交通换乘、商家信息等方面的快速查询,实现手机APP网上值机等,构建信息共享、方便快捷的公众出行系统。
——完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建设集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武汉、宜昌、襄阳三个信息中心,依托平台开展物流园区信息联网工程。鼓励交通物流公共平台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促进企业平台、政府平台以及其他区域平台无缝对接。建立航空物流信息系统,提供货物信息跟踪、网上支付运费等信息化延伸服务。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识别邮件挂车信息和货物数据,引导企业在寄递领域普及使用电子运单,在个人客户中推广APP在线下单模式,提高邮件处理能力和服务效率。专栏4-13信息化重点项目依托楚天云平台构建湖北省交通运输数据中心、湖北省交通运输通信信息网络升级改造、“互联网+”出行服务系统、“互联网+”行业管理决策系统、航空物流信息系统等。3.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完善标识、标线、护栏等交通管理设施,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重点加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治超检测站建设,积极推进安检站、救助站等基层站所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航标设置等航道安全设施。
——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重点抓好铁路枢纽、公路客运站、水上旅客、高速公路、危险货物、重点工程及快件寄递渠道等隐患排查治理与专项治理,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重点推进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加强省际联动,强化区域协调,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公路运输安全。推进安全应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化远程动态监测防范和突发事件预警处置。继续加强民航运输安全监管,完善现代空管系统,推动航空公司加强运行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邮政监管体系,保障邮政快递安全规范运行。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
——提高应急保障及处置能力。重点建设现代化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全省公路水路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应急救援中心,推进监管、搜救、应急管理一体化建设。发挥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交通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各部门应急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建立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系统;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交通应急救援队伍素质;积极加强与武警、公安、宣传、安监、卫生、气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形成多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素质,缩短应急救援响应时间。
(七)塑造新动力,打造综合交通治理体系现代化工程。推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方法向多元、民主、互动转型,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变革。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为基础,以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素质为保障,力争在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着力推进湖北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1.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构建完善省、市、县三级“大交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与协调机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发展机制,统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强化综合客货运输枢纽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形成高效运行、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权力,推行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简化行政审批事项程序,实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创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开放交通运输建养市场,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
2.加强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制定完善交通运输发展的法规体系,积极争取出台《湖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办法》、《湖北省民用机场管理办法》,加快修订《湖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推进《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办法》等立法进程,制订出台一批与上位法相配套、交通运输发展和管理亟需的规范性文件,强化法治交通建设保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着力预防和化解交通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交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三基三化”建设,整合交通运输行业执法资源,推进交通领域综合执法试点与改革。建立健全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与市场执法联动机制和邮政与工商、公安、国安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部门。
3.落实“人才强交”战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有效推进交通运输系统重大和关键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应用推广。设立交通经济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奖励交通领域的各类技术创新和研究。加大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项目大力培养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和经营的各类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在实践中培育创新团队,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4.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治腐败。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开展行业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行百佳”活动,深化“两赛一创”工作,培树一批引领行业风尚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提升交通运输热点问题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工作水平,增进社会共识。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省政府成立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研究出台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运输、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力条件。各级政府要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细化落实本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确保落到实处。
(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改进对地方资金补助项目的遴选、审批及监管机制,切实有效发挥部省资金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根据职能分工,研究制定“十三五”铁路、民航、公路、水路交通投资政策,整体提高交通建养补助标准,实行地区差异化的补助政策,支持有利于综合交通衔接、多式联运、城乡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大项目,加大对公益性较强的交通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在政策范围内切实保障交通建设用地,在用地计划、供地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入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交通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各级财政性资金及地方一般和专项债券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强化综合交通发展的资金保障。继续推动社会办交通,促进综合交通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积极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探索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城市交通枢纽综合开发等投融资模式。
(四)强化规划执行。省级各交通专项规划、各市州“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要与本规划相衔接,贯彻本规划的总体部署,落实本规划的总体要求。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根据职能分工,制定发布“十三五”铁路、民航、公路、水路等重点项目库,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省交通投资集团、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湖北机场集团等省出资企业要主动作为,在全省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完善监督考评管理机制,将省级层面对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各地区规划执行情况挂钩,保障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交通限载令本月实施 风电大件运输将受影响
下一个:
互联网能把公路物流效率提高多少
上一个:
交通限载令本月实施 风电大件运输将受影响
下一个:
互联网能把公路物流效率提高多少
武汉市俊龙大件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WUHAN JUNLONG TRANSPORTATION CO.,LTD
地址: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山河一村(山河停车场内)
电话:027-82322051 / 13807187390
邮箱:1548358157@qq.com
QQ/MSN:1548358157
官方手机扫码
Copyright 武汉市俊龙大件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鄂ICP备1201427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